關公、關公,顏氏幾多愁!


三國時代群雄並起,顏良大將軍威震華北,不料關雲長單騎走天涯,白馬坡前對顏良「咔擦一刀」,從此讓顏氏子孫對關老爺懷恨千年,想想關羽一生征戰沙場,仇家無數,為什麼「顏氏」就是不放過關老爺?
「關公」是顏氏不可承受之重,從小長輩三令五申「顏氏不拜關公」,長大後讀「三國演義」才知「此仇不共戴天」。難解、難解…,連清乾隆禮部尚書紀曉嵐在《閱微草堂筆記》一文中作見證。
大學畢業,剛到南投跑新聞,當時南投、草屯刑事組裡都有供奉關公,記者們幾乎每天泡在警局,每日剛踏進刑事組就是對關公神像膜拜,唯我「就是不拜」,組長問我「為什麼?」我說「長輩有交待!顏氏不拜關公」,組長驚訝的眼神我永遠無法忘記,「天底下竟然有人不拜關公!」我自己覺得,彷彿做了一件「大逆不道」的事情,「連關公都不拜!」等著「五雷轟頂吧!」
就像喝酒一樣,你這次不喝,以後就不用喝。跟著警察「拜關公」也一樣,這種儀式性的動作,可以拉近彼此的情感,但這個「福份」讓我這個顏家後代恐怕難以承受。好在,警察大哥對我都很好,後來也很照顧我。
信仰這東西很微妙,它藏在「儀式」中,但又透過「內心的機制」去操弄人心。年歲漸長後,我已漸漸了解,吾家顏氏之心理狹隘,一個千年仇恨,為什麼放不下?為什麼要把仇恨,一代一代傳下去?人要活出自我,不要被「外在」操弄,「拜不拜關公?」,只要能幫助自我成長,一切隨緣。
就我的了解,關公—其實是「集人性缺點於一身的戰神」。羅貫中的「三國演義」又賦予它「神」一般的形象,但小說中也曝露出關羽更多的人性缺陷。
關羽自恃武功蓋世,卻又桀驁不馴,這種人,很難相處,也難以駕御。赤壁之戰,孔明佈陣,刻意冷落他,逼得他立軍令狀守華容道,而大敗後的曹操,敗走華容道,關、曹兩人狹路相逢,關羽念及舊情,放走曹操,讓他有一線生機。赤壁大捷,關羽卻辦到「砸鍋」,也因為「砸了鍋」,孔明才得以收服關大將軍,也因為「砸鍋」,曹操不致被殺,華北不致分裂,三國鼎立才得以成形。縱放敵軍首領,卻被解讀為「義薄雲天,重情重義」,關老爺堪稱「敗將軍」。
關羽重情重義,早為孔明所知,才委任守華容道,孔明利用人性的缺陷,成就三足鼎立之局。後來劉備的稱帝之業,只差一步之遙,關羽又再度展現他「砸鍋」的本領。急欲稱帝的劉備,讓蜀、吳聯盟破裂,孔明派關羽扼守荊州,東吳的大將軍呂蒙只用一計「稱病」,就讓關羽對「板凳球員」陸孤輕敵,荊州因此失去,關羽敗走麥城,丟了性命。而劉備為了報仇,傾國之力舉兵伐吳,彝陵之戰中了陸遜之計,火燒連營,兵力大失,從此蜀漢的運勢大衰,關羽實在是關鍵中的關鍵。
一個集多項人性缺點的「關羽」,卻成為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的「標的物」,關羽義薄雲天、重情重義的形象深入人心,政治人物急欲用「神」去取得制高點,說穿了就是用「神」去操弄民心,而人民是否看清政治的爾虞我詐。關公,怎會捲入總統大選,搞得每天好忙。

8月14日顏宏霖就職,郭董贈關公雕像。

大國的謀略!賀成交


國際關係,就像談生意!很多時候,你想買,人家不一定賣你;當別人想「倒貨」給你時,你要不要接。
日本AZ疫苗送台灣,其實是日、美兩大國在「台灣這個戰場」直接對上中國。過去日本在台灣議題,面對中國的壓力總是「說一不二」,中國說了算,台灣像小媳婦,默默承受,直到今年但今年4月日本首相菅義訪問美國,美日兩國達成共同協議,在聯合聲明中再度提到台灣,亞洲大國勢的平衡已經改變,台灣重回次要角色。
中國的強勢崛起,台灣不管在經濟和民主,註定在國際中佔有吃重的角色。AZ疫苗「速速」送台,窺見大國的博奕,也讓人見識到小英政府面對大國博奕「惦惦呷三碗公」的功力。
當日本決定送疫苗給台灣,中國國台辦惱羞成怒、暴跳如雷,完全無視台灣人民的感受,而面對日本的「大禮」,民進黨顯得不疾不徐,甚至為了掩國民黨耳目,陳時中還用心良苦講了一句「要送要快,再慢就來不及了」,結果國民黨無良政客一股腦聚焦BNT,殊不知美、日兩國私下已經動起來,直到今天「大禮」端出,各界無不傻眼,中國之惱怒,可見而知,國民黨諸多政客進退失據,一時不知如何因應此「變局」。
如果AZ明天能如期「賀成交」,民進黨政府堪稱獲得「空前的勝利」,接下來的疫情都只是「清理戰場」。國際政治,只有講求實力,進退之間,有時由不得你,國民黨再死抱著中國,恐怕把自己的未來賠上,因為此時的國際局勢已經改變,戰狼中國成為各大國聲討的對象,這次AZ疫苗,日本不鳥中國,且送得如此之快,只是送給中國的「前菜」。

微熱的告別!


創業的路途,又走到另一篇章!
如果沒有微熱,「真姐」很難撐到今天!
當初「意外進來」,如今「意外告別」。
「真姐pure food」社頭本店已經穩住,原本,因著「革命情感」,無論如何,也要伴著「微熱農民市集」走過低谷,無奈,現實總是壓過理想!
上週意外回到微熱市集「最初的起點」,原本揪結的心反而迎刃而解,「真姐」少了心頭的罣礙,就是該告別的時候了⋯⋯
真的有點不捨,回首微熱這7年,陪我走過創業財務最拮据的時刻,小小的攤位,卻在人生事業扮演「承先啟後」的重要角色,當初從「大腸包小腸」轉型到「健康蛋品」;從「北斗台灣寶」轉進到「社頭真姐Pure food」,創業之路一再歸零,事業經幾番折騰,荷包已見底,而本店業績仍不見起色,一度跟先生的存款,東湊西湊,竟還無力負擔女兒的補習費,當時要不是「微熱山丘」小攤的支撐,全家早已趴倒在地。
這7年的人生經驗對全家彌足珍貴,想當年「到微熱賣茶葉蛋」是隆昌牧場董事長邱石祟(他是我台灣寶的客人)對我的抬愛,當年微熱山丘鳳梨酥創下台灣奇蹟,三合院賣起「鳳梨黃金磚」,我何等幸運有機會入主這個「黃金市集」。
這是「台灣寶」躍上創業舞台的另一契機,而我的敲門磚是想到「如何讓茶葉蛋變得時尚?」,跟邱董一起想出圖1中這樣的包裝,原本以為這是上微熱「賣茶葉蛋」的起手式,但一個3.5元(茶葉蛋1顆15元)的包裝盒讓我們打退堂鼓,後來還是乖乖地採用成本最低的塑膠袋(0.5元),但絞盡腦汁用包裝盒去敲開微熱的市場大門,是一種面對陌生市場的創業心態。
我平日在北斗小鎮大腸包小腸,假日到微熱才知什麼是「萬人空巷」、「人山人海」,當年的「139線」來到微熱必塞車,我有長達2、3年車子必須停在1公里外,再步行10分鐘到市集,因為路邊車位早就被遊客佔滿。
微熱總裁許銘仁在電子業賺錢,返回家鄉,初衷只是希望讓家族老小有個工作,於是用企業經營模式開創老家基業,之所以選擇「鳳梨酥」是因為祖厝週邊都是鳳梨田,在田間三合院賣鳳梨酥竟然賣出「台灣奇蹟」
「微熱市集」在三合院南側,許銘仁覺得總是該回饋地方一些東西,他想到,讓週邊的農人或親族都能來這裡賣農產,他用數千萬,搭起柚木建造的遮陽棚,這就他身為企業家回饋鄉里的氣魄。
微熱的鳳梨酥指定採用「隆昌牧場」的雞蛋,「真姐」也才有機會靠著隆昌邱董的推薦進入市集,但數十個攤位,能設在哪個擺攤點,全憑表現績效。1樓因為近五星級公廁,人潮就是錢潮,是所有攤商的首選,初期分到2樓算是「發配邊疆」,真姐最初就是從2樓「起家」,隨著表現漸入佳境,很快奪下心中的「帝王寶座」,階梯一上來,不但居高臨下,正好風口,總裁許銘仁,就經常喜歡倚在一旁的欄杆上「觀察市況」,我剛好樂得跟他聊天、討教商場經驗。
1顆15元的茶葉蛋,你要賣到什麼時候才能「看得見效益」,別懷疑,我在微熱設攤,生意好時,有時一天銷上千顆,但別期望「天天過年」,但也惟有「願意蹲點」,一個銅板、一個銅板這樣收集,妳才會覺得做生意做得的踏實,你相信嗎?我很多大老闆客人都是這樣進來的,真人不露相,我也見識到名媛貴婦為了區區幾塊錢,就地喊價(用小7茶葉蛋跟我比價),很不幸,她一定踢到鐵板,「恁祖媽所有人都願意賣,就是不賣妳」。
微熱的小攤幫我從「大腸包小腸」轉型到「茶葉蛋、鐵蛋」,但創業的最低潮還沒來到,因為社頭重新展店,「事業歸零」,夫妻倆可用的資金已彈盡援絕,當時社頭本店的營利模式還沒掌握,有時一天收入不到千元,彼時,大女兒上高二,想補數學,但與先生的存摺攤開,竟湊不到1萬元,「窮不能窮教育嗎?」我們試著讓女兒接受「爸媽沒錢的事實」,女兒哭過之後,還願意陪媽媽上微熱擺攤(圖2),讓她知道媽媽一塊錢、一塊錢賺的辛苦,這是「接地氣」也「接家氣」的教育模式,姊姊上大學也很爭氣,自己打工,日前還幫媽媽設計google表單,這種「全家打仗,對抗命運之神」的生活經驗,已經在2個女兒心中烙下,這是她們面對未來挑戰的「心理資本」。
女兒會幫媽媽設計表單,全因本店從疫情開始後,大家習慣在家吃早餐,社頭本店生意爆量,光是雞蛋吐司訂單有時就接到手軟,但「1人商店」你難預測業績,我不敢多請一人,只能透過「雲端」跟客戶聯結。
就在本店生意扶搖直上時,微熱市集整體業績受疫情影響而重挫,大家生意大不如前,但對真姐而言,因為茶葉蛋和鐵蛋口碑早已傳開,很多老客人回來說,「我就是在微熱吃到全世界最好吃的茶葉蛋、鐵蛋」,而去年中開始,把雞蛋吐司、貝果帶上山販售,昔日一個銅板、一個銅板收,現在更可以「1張張」收⋯
現在社頭本店和市集的業績已經不相上下,但革命情感,讓真姐,還是願意兩邊奔波,沒想到一場「意外」,再回到最初始的「邊疆」~也就是初入巿集第一次擺攤的位置,我很篤定,這就是自己該告別的時候了!心情錯綜複雜,說沒有怨言是騙人的,只是一直告訴自己「不要爭了」,就像當初帶著一肚子委曲離開新聞台召集人的位置,香腸攤創業爆紅又被二房東趕離創業的鐵皮屋,北斗「帝寶級」本店不堪虧損,被迫到社頭轉型,一連串的挫敗,磨鍊出無比勇敢的心志,今天微熱的檻只是創業的小小縮影,這次的告別,是懷抱著更多的感激,一覺醒來,沒有任何怨言,因為迎接我的是更光明的未來,「真姐」依然會發光、發熱,真心感謝,這7年來,陪我走過的人,離開微熱,「真姐」都一直在「社頭火車站前」,還有,作為真姐的客人,一定要學會使用預購「表單」喔!珍重再會,社頭見!

國際變局下的台灣—從美日高峰會看台灣

日本首相菅義偉成為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首位接見的外國元首,美日兩國繼1969年尼克森與佐藤榮聯合聲明中再度提到台灣。
「中國的強勢崛起及擴張」已經成為美國不能忽視的「重中之重」,而台灣又成為這個國際棋盤裡「最重要的一子」。原因無它,「台灣」是中國的核心利益(中國共產黨所說: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),而美國顯然要從台灣這個破口「牽制」中國的崛起。
美國把台灣當棋下,因為台灣有很多有利於美國的地方,戰略地位、民主價值相同毋須容贅言,近年台灣的半導體科技(中國科技業仰賴台灣半導體甚多)獨步全球、台灣民間反共意識強烈(這與克里米里、香港不同),美國只要在這裡稍加用力,就能牽制中國。
面對中國,川普走的是「單邊主義」,拜登則是「多邊主義」,拜登在「下棋局」顯得更細膩,但不見得保守,台灣民眾一定要注意中、美兩大國的之間的博奕,因為它動輒成為世界的焦點,而台灣如何因應變局,非常重要。
上次中國「特使(王毅、楊潔箎)」在阿拉斯加見美國務卿布林肯,但中國在東道主面前「翻桌」,接下來看美國出牌,即拜登總統在見菅義偉前先派「拜登摯友團」來台,另外再派前國務卿凱瑞至上海,但北京並未將凱瑞奉為上賓,兩大國高來高去,看得出拜登在進退之間比川普和習近平細膩許多。
對日本而言,中國有很大的經濟吸引力,但兩造地緣政治尖銳對立,此番美日峰會,由菅義偉說出「台海穩定的重要性」,由日方發話,已是重要訊號。
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,藉用台灣和美國、日本的技術達到「經濟崛起」,中國富起來,但習近平卻想「百年稱帝」,習近平更想效法毛澤東「對全世界鬥爭」,於是我們看到香港、新疆一一「淪陷」,習的「強國夢」,台灣是不可或缺的一環,2020年蔡英文連任,習已踢到鐵板,但他仍堅定收回香港治權,也就丟掉台灣的民心(一國兩制已死,一切回到毛時代)。
中國改革開放至今才40年,習卻想爭霸全球,習有意收回台灣「留名黨史」,美國只想維持住現有局面,既然台灣是「中國的核心利益」,美國就從台灣下手,但島內人士別夢想美國跟台灣建交,因為「鬥而不破」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。
過去3、40年,國民黨跟中國共產黨走得太近,如今要離也不是,不離也不是,如果美、中格局繼續下去,無疑是對國民黨的凌遲。對共產黨而言,國民黨已無利用價值,但國民黨身為島內最大在野政黨,卻又忌憚於中共,不敢馬上切八斷,黨內甚至有人認為「世界霸權,中國必將取美代之」,國民主席將在7月改選,黨內有識之士應已看出台海國際局勢的演變,但就算國民黨選出一個親北京的黨主席,那也無法扭轉整個大局

好書推薦:《為什麼要睡覺?》(作者沃克Matthew Walker,譯姚若潔)


老早就想寫這本書的心得了!趁著年假的尾巴做一番「心靈」整理,也希望讓許多被睡眠或壓力困擾的朋友「得救」,這不只是書推文,更是自己的實證心得,所以文長。
這應該是過去一年讓我收穫最多的一本書,解答我多年的心理疑惑。我一直不解,20年前在電視台擔任駐地時為什麼會罹患「自律神經失調」,至今在我新聞工作的朋友圈裡,不少人都,罹患這個毛病而不知(沒病識感),包括記者、警察、老師、司法官、生意人、業務員…,太多、太多了,「自律神經失調」並不是壓力大才會得,裝個心臟血管支架,動到「自律神經」就可能「魔病」上身。
「自律神經失調」真的很痛苦,我最嚴重的時候是在經營茶連鎖店,一到店裡就心悸、恐慌、憂慮,明明業績長紅,但我很害怕面對眼前的工作(心理的「戰或逃」),明明車子已經開到店門口,就是不敢下去開店,躲在車內狂吼,才能稍稍舒坦、解鬱,其次每天狂拉肚子(我一直以為喝茶引起)、心情起伏躁動很快、對人很沒耐性、常有「交際恐懼症」,當時每天有太多東西要學、要處理,最後被壓力搞垮,因為身體已經撐不下去才離開茶飲界,離開時,我完全不知自己的下一個工作在哪裡?只因「身體擺第一」的生活信念才得救,後來有機會到自由時報,我才回慢慢走出來,這是極為漫長的過程,我尋找信賴的心理醫師,學會把步調放慢,游泳、閱讀、看電影都是我自己揣麼出的方法,即使病已痊癒,這些習慣仍跟著我一輩子,「自律神經失調」好像是「老天賜給我的禮物」。
回到《為什麼要睡覺?》這本書,我找到當年罹自律神經失調的「可能原因」。我在東森新聞擔任南投駐地長達6年,「沒有一天睡過好覺!」,當時的我無時無刻都在聽WALKY TALKY,就像現在記者經常上網找新聞一樣,我當年連睡覺都透過無線電掌握警察和消防隊的動態,彼時警用電波還未數位化,我不管開車、睡覺,我都聽著無線電,一有狀況就「拚命」,太太認識我後,才知駐地的「歹命」,我可以「半夢半醒」之間,知道頻道上是否有「新聞」,睡眠經常被打斷,當年駐地生涯,晚上經常喝酒應酬,白天跑新聞,深夜還要起來跑車禍、凶案(絕大部分從無線電聽來)。
南投駐地後期,我經常發生小車禍,自己並不自覺「失眠」引發,但反應在生活行為上就是「特別的躁動不安」,我有一萬個理由離開駐地這個工作,但為了養家,馬上又投入壓力更大的茶飲連鎖店經理的工作,做了8個月「歸組歹了了」。
睡眠不足引發的腦傷害,每天一點一滴累積,長期就引發疾病,「怎麼治都治不好」,因為不好的睡眠習慣引發「自律神經問題」,自律神經跟心跳、腸蠕動、溫度感知、呼吸直接關係,我因為壓力大導致自律神經失調,身體對氣溫反應遲頓就經常鼻塞、感冒,吃藥剛開始有效,但1個禮拜後又開始「鼻塞整晚」。
但別人不會,為什麼你會?這就像看一張美食照,為什麼有的會想流口水,有的人則不會;為什麼車子開到時速150公里,有些會害怕,有些人不會;看到血腥凶案現場或恐佈片,有些人會怕,有些人不會,我經常白天跑到「屍體新聞」,晚上睡前就聞到「屍臭味」,我想是「九二一大地震」聞到怕,那味道已經深植腦海,其實這都牽涉到大腦的運作機制。
「腦科學」是過去20年澎渤發展的領域,這本書教你很多大腦的運作機制,作者沃克是UCLA 柏克萊分校的精神病學教授,他最專精的領域是「睡眠」,他幫助NASA太空人(無晝夜)、職業運動員(調時差)「學會睡覺」。
你也許疑惑「為什麼睡覺需要學習?」因為大腦的運作太神奇了,我用電影《陽光普照》的經典名句來聯想,「上帝最公平的就是給每個人同樣的時間,一半黑夜、一半白天」,如果你只知道駕御白天(工作、家庭…)卻不如何駕御黑夜,就可能「生活亂了套」,坊間有太多書教大家如何「有效率的工作、如何經營家庭、財務」,卻少有書本教大家如何「有效率的睡覺」。睡覺是「循序漸進」,緩緩進入、緩緩出來,時間約莫8小時。
大腦內有個名為「松果」的所在,在一天工作告一段落後,松果會分泌「褪黑激素」,褪黑激素讓人想睡覺,過去我總認為「疲累」才會想睡覺,其實不然,真正讓你想睡的是「褪黑激素」,但補充「褪黑激素」並不會讓你睡眠品質變好,它只是讓你睡眠提早啟動。
而睡眠又分為「淺眠」、「深眠(非快速動眼睡眠、快速動眼睡眠)」,淺眠就像「抽取式硬碟」,我們經歷「精彩的一天」後,很多記憶透過「海馬迴」吸收,如何把短期記憶存取下來,有賴「淺眠」,緩緩入睡來到睡眠的第一階段,哪些記憶值得「大腦收藏」?靠得就是「淺眠」,大腦內這顆「抽取式硬碟內的資料」因為有睡覺,才會把短期記憶送進入皮質(長期記憶,所謂的豆腐腦,腦內最多的部分)保存,淺眠的第二階段,決定你「白天的資料」能否「有效率」的轉存,其實「淺眠」很容易被吵醒,當年我一直聽無線電,經常被吵醒,白天的記憶難以有效轉存進大腦。
如果淺眠再深入就是「快速動眼深眠(第三階段)」,這部分最重要了,它承接了之前的第二階段淺眠,這時候「你怎麼叫都叫不醒」,暫存記憶因為有深眠才能「神速」地「刻進」大腦裡,為什麼有些人可以上台大?可以進哈佛?並不是他比較聰明,而是他的「快速動眼深眠」運作的很徹底,很多白天的記憶都有效率地「烙」下來。
第四階段「非快速動眼深眠」最好玩了!這個階段就是「作夢期」,在夢裡,你可以當隨機殺人狂鄭傑,邂逅波多也結衣,甚至跟他上床,也有可能你中了上億元的樂透,開始過富豪的生活,也有可能一夕之間變成「同性戀」或「神力女超人」,也可能罹患武漢肺炎四處躲醫生、警察,深度睡眠的你,可以天馬行空的作夢,「作夢無罪」,作夢也可以「療傷止痛」,心理醫師如果知道你的過去越多,越能透過「作夢」幫你戒毒癮、煙癮、減肥…,人類也因為「敢作夢」,才會有「地理大發現」、「上太空」,希特勒因為「敢作夢」無病識感,才成為近代人類最黑暗的魔頭。
「會作夢」到底好不好?其實看你怎麼運用,一個殺人無數的惡魔,能用「作夢」幫他治療暴力傾向,同樣的「作夢」也會幫受害者療傷止痛。
睡眠是層層相扣,所謂「祝你有個好夢」,這句話真的「頗具深意」,而我們的夢境都出現在「睡覺的最後一個階段」,為什麼你醒來還記得「夢到什麼?」因為你已經來到睡眠的最後一個階段,如果你經常「好夢被打斷」影響的是你「深度思考」、「創造力」、「療傷止痛」的難得機會。
國中、高中生經常為了趕車而「早起」,中斷的是「深度非動眼睡眠期」,長期下來,影響的是他(她)們創造力和療傷止痛的機會,你說他們是「草莓族」,才一個失戀就想自殺、自殘,其實是大人沒有給他們「充足的睡眠」,動不動就叫他們「起床上課」。
睡眠有多重要?如何正確睡眠?這真是一本寶書,裡面也揭露很多熬夜、酗酒、吸毒帶來的傷害和實例,這是作者長期做睡眠研究的第一本書,非常的白話,很多說法都有實驗、實例作依據,也因為把深奧的科普知識化為口語,才讓我很容易上手。
看到這裡,代表您有心理壓力,恭喜您,知道睡覺的運作,
㊗️你今夜有個好夢。

從西瓜皮到一片農園

圖為是後院的奶油生菜

種田是件苦差事,如果沒有相當的把握,千萬別投入!更別奢想從中獲得利益,所謂「菜金、菜土」就是現代農民的寫照。
但自從我走進前明道大學校長陳世雄的農場(CITY BEAR FARM),對於農業經營有另一番看法,甚至有一股「不幹記者,就去當農夫(養黑水虻)」的想法。
經營農場一定要有一套「操作哲學」,這套哲學就是跟大地共存,用環境去幫我們「生產作物」,是人去配合作物、配合環境,而非作物來配合人,而「有機」是操作的核心,台灣的土地那麼小、那麼貴,比規模,你怎能比得過美、澳、中等農業大國,而「有機」並不難,其訣竅是你在「利用」環境,讓土地產生價值,產能多少,要靠你對環境有多了解,對作物的習性的掌握有多深入,更要熟稔「有機武器(蜜蜂、黑水虻、益菌…等)」的運用。
台灣傳統的有機栽種,雖名為「有機」卻無法養活農民的肚子,因為農民不懂環境,選擇不適合環境生長的作物,縱然習得一大堆有機肥、微生物益菌的技法,但作物「嬌貴」,最後仍落得不賺不賠。大家總以為「有機」種出來的東西就是量少、質差,那是因為「選錯作物」,作物市場價格高的原因是因為難栽種,而你用「有機」去對待嬌貴的作物,自然門檻特別高,收入受限。
「不要想著收成,收成才能更多!」這是我的體會,陳校長一甲地,一年產值超過100萬元,成本非常低,他養黑水虻飼雞、養蜜蜂取蜂王乳、蜂蜜,種咖啡烘豆子,我原本不相信1年產值逾100萬元,但後來我信了,而且從去年也試著操作,結果真的有點小收成,「如果連我這種拿筆的人都能種田」,那應該給很多人信心,「種田」一點都不難,而且從陽台就能開始。
過去我種過蒜頭、栗子南瓜、番茄、百香果、水果玉米…幾乎都以失敗告終。轉變的契機從一塊西瓜皮開始,去年嗑完一顆大西瓜,望著又厚又重的西瓜皮,心想這種垃圾拿到垃圾車去何等浪費,何不拿來當廚餘堆肥。我開始學做廚餘堆肥,1個月後就有液肥可用(利用鳳梨等水果酵素、枯草桿菌分解),液肥拿來澆灌百香果,種了3個月,百香果「瘋欉」,沒有收成,水果玉米也是同樣的處境,可能是天氣太熱。
我的「實驗小農場」不到30坪,在經歷無數次失敗後,入秋後慢慢掌握到節奏,校長一段話啟發了我「讓環境幫你做工」。我不再種嬌貴的作物,而是選擇「容易種的」,我問種子店老闆「什麼菜最容易種?」老闆不假思索說「生菜」,因為生菜會分泌膠液,讓蟲不敢靠近。我即刻買60棵菜苗(120元)回家,50天後歡喜收成,後來不斷增加,先後種了甜羅蔓、包心羅蔓、紅火焰萵苣、妹仔包萵苣、奶油萵苣…。
經由網路爬文,了解各項萵苣的習性,我還用了蚯蚓土、廚餘肥讓萵苣長得又肥又大棵,萵苣家族讓家裡每天有吃不完的生菜,其中大部分提供給太太的店「真姐Pure food」作「鮮蔬輕食」,剩下的自己吃,那感覺就像,自家後院養了一頭牛,想要喝牛奶,自己擠。
我的農業操作模式,就是不去想「自己愛吃什麼?」、「市場較受歡迎的作物?」而是了解農場的土壤特性,考量什麼氣溫,種什麼蔬菜、水果,也考量週邊陽光和土壤的質性,「我營造的環境就是如此,適者生存,不適者淘汰」,秋冬時期最適合萵苣,我還會挑一些較高難度的作物栽種,「番茄家族」是目前挑戰的對象,收成差強人意,但可以讓我學到很多病害的有機防治,我在田間種薰衣草、香茅、天竺葵…等香草植物防害蟲、引益蟲。
現在每天叫我起床的都是「滿園綠意的苣萵,以及看看正在跟環境博鬥的番茄們」,一邊灑著水,一邊想著今天該跑的新聞,多麼「有機」的開始,如果我這套方法行得通,那麼住在城市,只要有陽台,只要有陽光,就能種蔬菜,看著手栽的蔬菜一天一天長大,再端上桌,多麼解憂、療癒,「農業一點都不難,就是了解作物,了解環境而已。」你如果一直想「高收成、高價格」就可能對土地無止盡的破壞,地瓜、紅龍果、芋頭、萵苣都是容易入手的作物。
農業是一種「生活哲學」而非「商業經營」

味道的領悟

#空心菜

臉書經常看到友人po「食物照」,我有時會把「食物照」的解讀當作生活趣味,因為食物總是承載著一個人心情,食物的味道,不是單純是味蕾上的滋味,更深一層是生活上的領悟,如果我有機會分享,真希望分享食物背後的故事,即使是一盤空心菜!

對我而言,空心菜就是「蔬菜」的標準味,時間回到我國小二年級(1978),那是「十大建設」輝煌的年代,老師每天抽背,從中正機場、花蓮港、蘇澳港、高速公路、大煉鋼廠…諸多建設我都能琅琅上口,而其中最有感的莫過於「鐵路電氣化」。

跟「十大建設」第一類接觸終於來到!國小二年級,有一天第二節下課,爸爸來學校接我,父子倆搭計程車到雲林的斗六車站,再轉火車到台北,這一趟是我「十大建設」的初體驗,人生第一次坐上鐵路電氣化的莒光列車,心中的悸動,難以言喻,就在搭車前,嚐到永難忘懷的一盤空心菜。

火車在午後一點多才開,行前必須填飽肚子,父子倆就在斗六火車站前一間路邊攤解決,也許是肚子太餓,也許是期待人生第一次坐「電氣火車」的愉悅心情,一碗魯飯,配上空心菜就無比地滿足。

永遠忘不了那碟空心菜的滋味,在那個年代,即使路邊攤的小菜都是「現炒」,空心菜剛端上桌,帶著香噴噴的熱氣,入口鮮爽、香脆,味道一點都不複雜,頂多就是多了蒜頭調味,於是成就鮮炒空心菜的絕妙滋味。

多年以後,我對「蔬菜」的味感就來自這碟空心菜,但奇怪的是,那味道再也找不回來,數十年以來,不管媽媽炒的或外面點的,任憑我怎麼找、怎麼炒,就是找不回童年斗六火車站前那盤空心菜的味道。

這逝去的味道,究竟是什麼?也許不單純只是空心菜,而是父子倆好好吃一頓飯的美好想像,又或者終於有機會體驗國家大建設的豪邁心情,也可能是鄉下小孩,難得上台北的愉悅心情,總總人生的況味,交雜出那盤最有味道的空心菜。

明明找不回來,但我經常犯傻地想「追」回那味道,試了又試,最後總是不如己意,而那「初嚐」的味道,永遠留在心中。

為什麼「單純的味道」難以找回?也許是人生經歷太多磨難,生活中的一連串的酸甜苦辣、柴米油鹽早就把生活中種種滋味淘得一乾二淨。

#夏都的晚餐

如果真有「時光味道機」,我不只想回找回國小二年級那盤空心菜,我更想找回20年前在墾丁夏都酒店跟太太的一場夕陽下的晚餐。

我已經忘記那餐吃什麼,只記得四菜一湯,兩人從傍晚5點一直吃到晚上7、8點,落山風的季節,房客稀稀落落,餐廳裡沒有幾個客人,小倆口可以無拘無束、天南地北談天說地。

西沉的落日,餘暉穿過落地窗,映照在太太的臉上,這是多麼幸福的一刻,即將結為夫妻的神仙眷侶,人生夫復何求。

多麼美好的一餐,能讓彼此把自己的過去及未來的想像,通通藉由這一餐盡情地分享交流,而這正是美好食物激發出的另一種味道。

結婚後,夫妻倆三不五時往墾丁跑,無非是想重溫那「夏都晚餐」的美好,但你覺得那滋味能夠複製嗎?

就因為滋味太美好,以致年少任性的我,每次到墾丁總想「再」找到那「甜甜蜜蜜」的味道,無奈總是事與願違,好幾次小倆口甚至為了「吃什麼?」這種小事吵得不可開交,其實,那只是我任性地把旅遊的心情投射在食物上,想藉由食物找回昔日的感覺,無奈,那種味道離你越來越遠。年紀漸長,生命中多了孩子,每天被一件又一件的事務壓得喘不過氣,夫妻倆才意識到,那種蜜月的滋味再也找不回來。了無牽掛,無拘無束的婚前生活是多麼自在快活。

味道的領悟,真的要靠時間,好的滋味稍縱即逝,當下的你也許並不乎,但經過時間的沉澱,人生的閱歷多了,才明白,刻意去追悔味道都是多餘,隨遇而安,把握當下,時間對了,人對了,那食物的餘味很自然就散發出來。

如果記者不幹,就回家養「屎孩蟲」

如果記者不幹,就回家養「屎孩蟲」

不是我不幹記者,而是近來幾個採訪,頻頻發現人生的樂趣與挑戰,因為當事人的投入,讓我怦然心動,覺得人生幹這件事,比記者好玩太多了。

他們是前明道大學校長陳世雄以及台西村公民電廠創業者許震唐。

15年前,少不更事,茶飲店老闆show出他手上一支24萬omaga錶,告訴我宏駿,「有錢就可以任性,做自己的主人」,我有次到他茶廠,看著他帶領幹部,領讀「商業週刊」一篇文章「百術不如一誠」,讓我死心塌地跟定他做著「有錢真好」的美夢。

這個夢,我自己一年玩完,我見識了商場的爾虞我詐,見識「有薪水領,真好」,別了,別了,當老闆,讓你去,我還有家,還想活命,以我事事要求完美的個性,又不了解員工的心理,肯定把健康葬送在這裡。

後來,我很幸運到彰化擔任自由時報的記者,遇到許多成功的大老闆,有些都是億來億去,當然,沒有深交,他們成功的秘訣是什麼,我不得而知,只知道「你恐怕也在利用我,好,我很樂意,只要不涉及廣告、圖利,把你的價值觀、經營理念丟出來讓社會知道,我何樂不為」。

台灣經濟近年走下坡,受全球化影響,今年的景氣不會好,大家要有勒索褲帶之準備(就像日本失落20年一樣),為什麼會有景氣衰退?因為「資本市場」已經被炸到出水出油,一再的量化寬鬆、印鈔票,吃補品,結果現在後遺症都爆發了。

資本主義創業,就是傳統那套,有資金、有技術、有人、有願景,透過管理和財務的方法獲得利潤,利潤增加,再擴大市場規模。

幾十年下來,大家都已習慣這種賺錢模式,其結果就是老闆一直賺錢,再挖人、技術,讓產業升級,員工無法創造自己的價值,就只有坐領乾薪(別再羨慕口譯哥了!人家可以,你行嗎?)

創業牽涉到的核心,不只是「賺錢」,而是你心理的滿足點,於是,你會覺得,資本越大,錢賺越多,門檻也越高,後繼者要追,更難,你就越心安。

陳世雄是農業博士,理論和實務的驗證者,他退休後經營「city bear農場」,約一甲的土地,種菜、種水果,養雞,養蜜蜂,他告訴我「創業不是發大財,而是實踐一種價值」,他的價值就是「有機的生活」,他過的生活就是有機的生活,而且能從中賺到錢,雖然錢不多,但心理很滿足,因為,面對土地和消費者「無愧於心、無愧於天地、無愧於人」,他的東西,就是有機,「我沒有那麼多錢去驗證,但消費者相信我,我就有價值,驗證是資本市場必須,但我又不汲汲營營於賺錢」。

他沒有完整的會計系統,他最care的是,今天有多少「碳」進來農場,他用碳排放去檢視自己的農場,基本上,跟本不用會計系統,因為農場的經濟循環,都是以「有機」方式,沒有大型設備的投入,產出是必須,賣不出去,就是再回到土地,所以沒有賺不賺的煩惱,但基本上,不賺錢,很難,只是賺不多。

他從豆漿店及餐廳收取豆渣、廚餘,拿它來餵黑水虻,黑水虻28天羽化前變成小蟲,拿來餵雞,田裡有玉米、穀物等飼料,每天早上起來收蛋,自己能力只有200隻蛋雞,「我也不想再擴大,我不是以賺錢為目的」。

他田裡有40個蜂箱,養蜜蜂是它可以成為「環境尖兵」,因為蜜蜂的環境很敏感,他自己的田是有機栽種,不噴農藥,但鄰田未必,所以他必須有蜜蜂幫他監控環境。

他從2、3個蜂箱開始養,到後來,開始產蜂蜜和花粉,經濟規模就出來,他的東西是別人的一倍,但不管蜂蜜或花粉都不怕沒人買。

如何經營自己的「品牌」,「city bear」就他的名字,「城市雄」,一個回到家鄉養蟲養雞、種田的老教授,「我就是信譽的保證」,因為我對土地和台灣農業有保護的責任和義務,所以我退休後利用自己一生所學,創造一種「經營模式」。

陳世雄說,我這套方法是計算產碳多少,我盡全力減少碳的產出,而非一直想獲利,碳減得越多,客人對他的需求越高。現代年輕人,動不動就想創業,但創業的價值是什麼,要搞清楚,如果一直把腦筋用在「賺錢」,一定會走偏。

我赫然發覺,創業根本不是「資金多少的問題」,而是你有無一套「接地氣」的方法,如果它是接地氣,就能永續,這套模式就能一直運作下去。

剎那間,我終於搞懂,為什麼太太的「台灣寶」作網路店,投了10多萬元仍鎩羽而歸。以前創業,總是用「錢」去思考,如今我會用「社會及土地」去思考,用金流去創業,在「資本主義崩壞」的年代,你只能拿更多錢出來加盟,小資族用資本搞創業,甭想了,「你沒機會了」。但用「社會主義」去搞創業,永遠不嫌遲。

ps:「屎孩蟲」就是黑水虻的幼蟲,就是吃大便長大的蟲,過去拿來釣魚,現在可以用作飼料的添加。

江湖在這裡!

吳音寧回來了!滿腔的熱血,幾乎葬送在台北城,她因為太投入了,以致無法跟上媒體及政治團體,農運戰將投入「組織機器」落得如今這局面,實在料想不及。

民進黨今天面臨的不只是內鬥及路線問題,韓國瑜的勝出已經證明昔日的戰法無法勝出,即使你演講場有廿萬人,韓國瑜只有10萬人,但網路千軍萬馬立即把你民進黨淹沒,民進黨今天還沉浸在大型晚會「同溫層」取暖,殊不知,敵人已經從媒體、臉書、社群,交替進攻,形成無敵戰力,這種戰力堅不可摧,民進黨至今完全找不到應對之策,要摧動這種戰法得有「臉皮夠厚」的媒體,再加上網軍的助力,當輿論形成既定印象時,妳已無力回天。

「假消息」或「爭議新聞」是刺向敵人心臟的關鍵武器,「年薪250萬實習生」、「月薪35萬的資政」、「北農殘菜送吳總家鄉」、「北農休市過多天,導致菜價下跌」、「鳳梨、香蕉、高麗菜堆積如山」、「鄉下來的公所秘書,靠爸、靠表哥族,竟然可坐北農總經理,一切都是小英的酬庸」、「過年送洋酒30萬元」、「神隱少女不想到議會接受質詢」、「文青吃魚翅」…這種消息經由電視名嘴釋放,議員再加工,吳音寧身處議會,整天忙著公務的他,一時不知如何回應,經由媒體報導,再由名嘴帶風向,臉書社群再散佈,那種恐佈絕倫的輿論風暴如龍捲風襲捲而起,就算有「三民自」事後再「撥亂返正」,既定印象已經形成。

「假新聞、假消息」是很恐佈的炸彈,陳其邁的旗山造勢,「大家攏嘸走」變成「大家不要走」,髮蠟哥一人分飾多角,遠從嘉義到雲林現身,就是要造成高麗菜如土的印象。

報紙編輯台成「指揮部」,可以操弄似是而非的新聞,即使是錯誤,都無所謂,因為透過臉書傳播,沒有「更正」、「下架」這種東西,只要版主持續「張貼爭議」,這種錯誤新聞會一直持續。即使有媒體提出完全正確且詳盡的資料更正,但「第一手最有力」,「第二手再更正,淪為被動」。

收視率、閱報率根本不是重點,重點是它有「點擊率」,標題夠聳動,加上訊息來自大媒體,只要大媒體就有「公信力」,而這個大媒體如果編輯台甚至總編輯都淪為「惡訊息」發號施令的中心,那社會就一團亂,你若淪為箭靶,根本就是網軍喪屍上身,你想反駁!五毛攻進來,你能奈他何,你一言,可能引來100個五毛,真實的訊息被淹沒,社會經由敗德媒體和網軍的操作變得弱智。

候選人提的政見不重要,重要的是夠不夠酷;能不能實現不重要,先吸引網軍注意、宣傳才是王道。

吳音寧對台灣農業了解透徹,也知道該從何下手,但她面對的是新的媒體世界,如果黑的可以講成白,白的可以講成黑的,我們面臨的社會究竟是什麼面貌的資訊社會。

臉書(自媒體)就是極端主義的溫床,不只梅克爾、梅伊、馬克宏以及美國民主黨都被打趴在地,小英也步上其後塵,民進黨如今面對的不只是「黑金、派系勢力」大復辟,最恐佈的是網路和大媒體結合的暗黑勢力。

選後隨筆 談政治人物的「同溫層

選後隨筆 談政治人物的「同溫層」
「同溫層」不是臉書、推特獨有,最恐怖的同溫層在「居高位的人」,因為他是總統、立委、部長、董事長,旁邊的人,完全不敢跟他「講真話」,馬英九就是活生生例子,蔡英文也開始步上他的後塵。
一個優質的政治人物,一定要走出同溫層,要有像魏徵、劉伯溫這種諍臣。政治人物也要接地氣,更要多讀書,韓國瑜,很接地氣,具有濃厚的草莾性,一句「民進黨不是高雄人的阿爸」引發多少想堵爛票的共鳴,「以後高雄通通不准玩政治,不搞遊行」,這句話完全違反了政治學的原則,只要唸過一點過書,都知道這犯大忌,特別是在民主國家,我很佩服國民黨內的嘉義縣長候選人吳育仁,說出「不同意」真話,可惜,馬上惹惱「自己的基本盤」。
馬英九執政時,台灣有一股怒氣,蔡英文上台之後,又有另一股怒氣,台灣人永遠怒氣衝天,這股氣就是「人民想賺大錢、發大財」,問題是「錢不可能馬上掉下來」,要拚經濟,一定要先完成「政治」,藍綠惡鬥確實阻礙很多機會,但這就是台灣的宿命,空洞的口號,這次行的通,以後的政治人物就盡情「造夢」,在地方觀察政治,很憂心。當人民不搞政治,政治就被「同溫層」的人搞,過去兩岸紅利是誰撈走?為什麼台灣人那麼健忘,昔日那些依附在「大陸客一條龍」的業者就準備再次大展身手,我相信這次老共放利的手法會更細膩。
當部分人民對「能撈就撈,能混就混,拖垮這個政府」這種話都沒有感覺,那代表「政治價值」已經崩壞。
這種話就是「同溫層」的產物,美國正深受其害,川普總統被「厚厚同溫層」隔離,你可以說他剛愎自用,也可以說忝不知恥,日前在聯合國大會談到自己上台不到2年,「達成美國史上任何政府都沒做到的成績」時,台下頓時爆出笑聲,他說:「我沒想過會有這種反應,不過沒關係」。你就知道這種人有多麼厚顏無恥,忤逆的人一定是「You are fire」,當所有人都講他喜歡聽的話,他又從推特中取暖,你就知道,美國現在有多恐怖,跟中國全面開槓,跟北約分道揚鑣都不是沒可能。
一個政治人物如果一直在同溫層,下場如何?從歷史來看如果是「大癑疱」遲早要被擠掉,如果是「大天才」,那麼亳無懸念,我們國家將迎來納粹、極權的時代,這道理也可用在地方政治。
ps:臉書對我而言,就是日記,抒發自己的心情,我寫作,完全是想讓自己心情沉澱下來,完全沒有想要影響週遭朋友之意,若你同意我觀念,按個讚,若不同意,我也沒辦法,不要試著改變我的觀點,但可以提醒我,哪裡有錯,可以修正,臉書打嘴炮,是最愚蠢的娛樂,電視那些政治談話性節目,害人不淺,大家不要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