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公、關公,顏氏幾多愁!


三國時代群雄並起,顏良大將軍威震華北,不料關雲長單騎走天涯,白馬坡前對顏良「咔擦一刀」,從此讓顏氏子孫對關老爺懷恨千年,想想關羽一生征戰沙場,仇家無數,為什麼「顏氏」就是不放過關老爺?
「關公」是顏氏不可承受之重,從小長輩三令五申「顏氏不拜關公」,長大後讀「三國演義」才知「此仇不共戴天」。難解、難解…,連清乾隆禮部尚書紀曉嵐在《閱微草堂筆記》一文中作見證。
大學畢業,剛到南投跑新聞,當時南投、草屯刑事組裡都有供奉關公,記者們幾乎每天泡在警局,每日剛踏進刑事組就是對關公神像膜拜,唯我「就是不拜」,組長問我「為什麼?」我說「長輩有交待!顏氏不拜關公」,組長驚訝的眼神我永遠無法忘記,「天底下竟然有人不拜關公!」我自己覺得,彷彿做了一件「大逆不道」的事情,「連關公都不拜!」等著「五雷轟頂吧!」
就像喝酒一樣,你這次不喝,以後就不用喝。跟著警察「拜關公」也一樣,這種儀式性的動作,可以拉近彼此的情感,但這個「福份」讓我這個顏家後代恐怕難以承受。好在,警察大哥對我都很好,後來也很照顧我。
信仰這東西很微妙,它藏在「儀式」中,但又透過「內心的機制」去操弄人心。年歲漸長後,我已漸漸了解,吾家顏氏之心理狹隘,一個千年仇恨,為什麼放不下?為什麼要把仇恨,一代一代傳下去?人要活出自我,不要被「外在」操弄,「拜不拜關公?」,只要能幫助自我成長,一切隨緣。
就我的了解,關公—其實是「集人性缺點於一身的戰神」。羅貫中的「三國演義」又賦予它「神」一般的形象,但小說中也曝露出關羽更多的人性缺陷。
關羽自恃武功蓋世,卻又桀驁不馴,這種人,很難相處,也難以駕御。赤壁之戰,孔明佈陣,刻意冷落他,逼得他立軍令狀守華容道,而大敗後的曹操,敗走華容道,關、曹兩人狹路相逢,關羽念及舊情,放走曹操,讓他有一線生機。赤壁大捷,關羽卻辦到「砸鍋」,也因為「砸了鍋」,孔明才得以收服關大將軍,也因為「砸鍋」,曹操不致被殺,華北不致分裂,三國鼎立才得以成形。縱放敵軍首領,卻被解讀為「義薄雲天,重情重義」,關老爺堪稱「敗將軍」。
關羽重情重義,早為孔明所知,才委任守華容道,孔明利用人性的缺陷,成就三足鼎立之局。後來劉備的稱帝之業,只差一步之遙,關羽又再度展現他「砸鍋」的本領。急欲稱帝的劉備,讓蜀、吳聯盟破裂,孔明派關羽扼守荊州,東吳的大將軍呂蒙只用一計「稱病」,就讓關羽對「板凳球員」陸孤輕敵,荊州因此失去,關羽敗走麥城,丟了性命。而劉備為了報仇,傾國之力舉兵伐吳,彝陵之戰中了陸遜之計,火燒連營,兵力大失,從此蜀漢的運勢大衰,關羽實在是關鍵中的關鍵。
一個集多項人性缺點的「關羽」,卻成為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的「標的物」,關羽義薄雲天、重情重義的形象深入人心,政治人物急欲用「神」去取得制高點,說穿了就是用「神」去操弄民心,而人民是否看清政治的爾虞我詐。關公,怎會捲入總統大選,搞得每天好忙。

8月14日顏宏霖就職,郭董贈關公雕像。

記2018奥斯卡-哲人日已遠,典範在夙昔個

今年奧斯卡有兩個亮點跟台灣有關,一是入圍最佳女主角的潔西卡雀絲坦(Jessica Chastain)/「決勝女王」(Molly’s Game),其次是郵報密戰(The Post)

潔西卡就是去年跟李安一起來台灣頒獎的那位大美女,超nice,有網友封她為「台灣之友」,她是硬底子的實力派演員,這次靠「決勝女王(Molly’s Game)」入圍奧斯卡,外界原本就不看好,從頭到尾都是在講話戲,口白那麼太多,潔西卡能發揮的空間反而不如「水底情深」啞女莎莉霍金斯。
倒是潔西卡去年另一部作品「攻敵必救」就非常好看高潮迭起,不到最後一刻,不知結局。只是潔西卡演來演去,大都圍繞在「女強人」的角色中,角色被限,也許她的致命傷,以後看李安能不能激發出她的潛能,掄一座小金人回家。
重點來到「郵報密戰」,這是向「往日報業」致敬的一部戲,梅姨飾演的郵報發行人葛蘭姆(Katharine Graham)其實來過台灣,民國75年蔣經國向她透露「台灣即將解嚴」,華郵葛蘭姆為台灣作第一手報導,台灣人要透過華郵才知道即將解嚴。葛蘭姆是全世界第一個知道台灣即將解嚴者,中間翻譯官叫馬英九。
華盛頓郵報原本只是地方小報,但他卻幾度改寫美國近代史,記者揭發水門事件,讓總統尼克森黯然下台,它的經典不下於歷史悠久的紐約時報。
「郵報密戰」聚焦在「越戰秘密檔案」,美國官方明知道前線吃緊,一定會打敗仗,卻對媒體一再宣稱戰事樂觀,於是一波又一波的子弟兵到前線送死。
葛蘭姆身為「小報」的發行人,週旋於華府的社交圈,從中獲得紐約時報捕得「越戰秘檔」這條大新聞,即將揭露美國官方醜聞,紐時報導了,結果發行人因報導危及國家安全觸法,差點坐牢,但「政客扭曲戰爭事實」是實情啊,人民也有知的權力,現在國家機器用司法箝制媒體,身為小報發行人的葛蘭姆該如何自處,她選擇跟政府對抗,本於事實,靠著「深喉嚨」提供證據,讓事實呈現,後來她一樣被逼上法庭,但這次其它報紙引用華郵,繼續報導,輿論制衡了國家權力的無限上綱,美國終於在越南退兵,一場毫無勝算的戰爭,終於畫下休止符。
劇中看的是梅姨如何與總編輯(湯姆.漢克主演)合作無間,一方面要為報館生財,一方面要週旋於官場間,最終為了國家安全,賭上自己也賭上華郵一把,一部發人深省的電影。
在臉書興起,「媒體無用論」大行其道的此刻,報紙的功能被弱化了,很多消息都講求快,先求快,再求正確,因為訊息太多、太雜,以前記者眼前只見一座冰山,只要往下鑿出冰山一角,就足以讓敗德的政客崩毀,現在,處處是冰山,你已經不知要從何鑿出冰山一角,因為鑿出結果的「機會成本」越來越低,有時反而靠網路鄉民去鑿更有效率,記者只負責報導,不用涉險。這就是現在的媒體生態。
哲人日已遠,典範在夙昔,因為閱報率下降,華郵今已落入「亞馬遜」貝佐斯之手,昔日喊水會結凍的報紙,不得不向網路巨擘稱臣,成為其事業佈局的一環,你想,貝佐斯面臨川普劣行,他會挺總編輯還是川普?時代的轉變,真是令人不勝噓唏。

漫漫回鄉路,記「135巡道車」回娘家

看著「135巡道車」緩緩地從大吊車降下,車體師傅詹永富大哥小心翼翼地挪移車身,「碰」一聲,四個鐵輪同時觸及溪湖糖廠鐵軌,說真的,此時心臟真的快跳出來,這一趟回娘家之路,「135巡道車」足足走了18年,一部帶著許許多多鐵道迷祝福的「135巡道車」終於重生,終於回到它原來的家「溪湖糖廠」。

11月24日「135巡道車」榮歸「溪湖糖廠

民國58年它誕生於「溪湖糖廠」,載著台糖的高官們巡行於彰、雲平原,18年前(民國88年)功成身退,台糖把它捐贈給埤頭鄉公所作為公共展示,因為風吹日曬雨淋,整台車生鏽腐蝕變形,3年前輾轉「流浪」到北斗一家資源回收廠。3年前「135巡道車」被丢到資源回收場。

老闆頗有眼光,把消息釋放給社頭福井食堂老闆、鐵道迷阿強(陳朝強),面對一堆廢鐵,阿強沒有太多的猶豫,用4萬元把它買回,再花40萬元委由車體工廠老闆詹永富,以「文物」等級慢慢修復。

像似「近鄉情却」的心情,2年的復傷工程,越接近完工,越顯得心虛,阿強說「因為我不知道要擺在哪裡?」阿強的首選是擺在社頭火站的「同仁社」,讓社頭火車站因「135巡道車」而增光,我忙著去「關說」,社頭鄉長劉錦昌頗有眼光,立即交待建設課辦理,可惜啊!課員有如接到「燙火傷芋」,抱著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官僚精神」,很有技巧地跟長官呼攏了,從此鄉公所沒有下文。

我又找到「縣府文化局」,長官說,沒問題,他再來跟鄉長說,還拍胸脯掛保證,局裡可以每年撥5萬元給你們作導覽及清潔費,哎!下面的專員,只想把它擺到其它鄉鎮,「你想,有可能嗎?我花40萬元,擺到其它鄉鎮,我是腦筋秀逗嗎?」這一等又是半年。

「小記者的關說任務,最後仍以失敗告終」,阿強後來清出自己店面的空地(停車場),騰出約10坪大的空間,擺放「135巡道車」,這裡將是它未來「永遠的家」,跟主人阿強「長相左右」。

今年4月準備把「135巡道車」運回社頭,運回之前阿強還想「幹」一件「大事」,就是親睹「135巡道車」在台糖的鐵道上「奔馳的模樣」,就當作「最後的熱血」。106年5月在溪州鄕一處台糖軌道奔馳,背後剛好有高鐵經過,所以畫面珍貴。

「關說失敗的小記者」,這次又身負「鐵軌任務」,面對台灣官僚有著「輸不得」的壓力,我打算南彰化的鄉鎮長,一個個打電話,不行就跳過浪過,「我不信,我顏宏駿有那麼吃鱉,連越軌行車的事都辦不好」,我第一個拜訪台糖鐵軌最多的溪州鄉,鄉長黃盛祿一聽到這個「救火車」故事,馬上熱血起來,立即說道「搬來溪州森林公園,我一定把它照顧好」,我說「鄉長,來不及了,我只想借你們溪州鄉的鐵道跑一跑」。鄉長立即叫秘書吳音寧帶我去「全鄉鐵軌走一遭」,好不容易找到一段雜草不多,軌道溝沒被水泥填實又接近高鐵(糖鐵+高鐵,畫面才熱血)的路段。

那是天還濛濛亮的五月天,清晨6點半「135巡道車」出現在溪州鄉的台糖鐵軌上,但是沒有幾個鄉民看到這歷史的一刻,這一刻很熱血,但「應該是它今生唯一的一次了」。

不到百公尺的鐵道,「135巡道車」來回跑了3趟,只能證明它「老當益壯」。車子運回社頭的路上,心情有點惆悵,「我氣台灣的官僚,不知珍惜這台文物」。隔天我把它寫成新聞,當作是一個「結束」。

我完全沒有「修理」任何機關,我只記錄,曾經有一個鐵道迷把一部廢鐵修復,在擺放展示之前,只想看著它在屬於自己的鐵道跑一下。

不報導沒事,一報導,台糖「氣急敗壞」,自家的垃圾竟然被民間資源回收,還把它復活,這台「垃圾」還跑自家的鐵軌「撒野」,孰可忍,孰不忍,一封「警告公文」,神奇地寄到阿強手上。

阿強叫我不要報導了,「此事就讓它落幕吧!」但我對於台灣官僚「恨鐵不成鋼」的心情又驟然湧現。沒有罵誰,只是記錄,有人修復台糖垃圾,走了台糖鐵道被警告,也希望其它「鐵道迷」不要白目了。

這一篇報導,引起極大的迴響,也驚動台糖高層,台糖董事長黃育徵為此親率多位主管南下社頭「面見135巡道車」,這下真的是鹹魚大翻身,「135巡道車」聖眷榮寵,剎時飛上枝頭,身價不可同日而語。台糖董事長黄育徴(右2)率多位主管看「135巡道車」。台糖董事長黃育徴(右2)緊握阿強的手,謝謝阿強對社會的啟發。今天11月24日,它當然是「光榮歸故里」,我看著溪湖糖廠漫長無際的鐵道,心裡頭,真的很想笑,到底是阿強憨,還是台灣的官僚憨,半年前「135」只能「偷偷摸摸」地跑50公尺,現在想跑多遠,隨你高興。

阿强親自開「135巡道車」快樂奔馳溪湖糖廠。

車廂內看著阿強慎重其事地鬆開煞車、打擋、入擋,踩油門,按喇叭,車子緩緩向前,淚水不自主地淌流而下。阿強只是一間便當店的老闆,多少年來,有多少人捧著現金、帶著無數鐵道文物,甚至空車站,請他去坐鎮,但他獨鍾社頭,他寧願帶著一些沒沒無名的社頭小店組成「社頭好好玩大聯盟」,提供免費的腳踏車,自費印旅遊手冊,我跟太太曾問他「阿強,你沒想過把「福井食堂」或鐵道文化擴展到其它地方嗎?」阿強斬釘截鐵地回答「沒有」。在台灣,還有這種「不想賺錢的憨人」,而且就在我身邊,我跟太太真想告訴阿強,來吧「為台灣也為台灣鐵道文化」我們來立個「投名狀」,不要想一直賺錢,不要拿什麼「雲端、互聯網」來庸人自擾,更不要想政府能替你做什麼,「我們在社頭」用力地接地氣,有一天這顆種籽一定會像傑克的魔豆升上天。

做個有信仰的人。敬台灣這片土地。

從空拍機聯想「林奕含事件」

    有定點(出發點)設定的空拍機!
    作家林奕含自縊身亡,新聞炒的沸沸揚揚,一付無法收拾的樣子,但隨著時間的推進,整個「圖像」也越來越清楚。

    這是一個被「臉書」宰制的社會,全民的焦點,往往被當事人脫口而出的一個詞而牽著鼻子走,媒體瘋狂追逐。

    「誘姦」、「狼師」成為主導這個事件的主體,所以被害人「林奕含」就非常確定。毫無疑問,林奕含死諫,但死諫的對象,是不是「狼師」,自始至終都是父母和媒體給答案。從我看來,她的死,是被這個「升學體制」、「父權社會」害死。

    教改多少年了,我們還是走不出「補教名師」、「滿級分的菁英教育」。林奕含是個頗有文采的資優生,但他為何會得憂鬱症,我猜想,跟她的原生家庭有關,來自醫界的父母親期望女兒從小就是資優生,最好能上台大,甚至台大醫學院,奕含就是父母親掛在胸前的那顆最耀眼的「紫水晶」(這是我的臆測)。

    她因為聰明,所以讀書游刃有餘,完全符合父母和師長的期望,但她除了會讀書外,還會感性思考,會衝突,年少的她,沒有宣洩的窗口,所以罹患了憂鬱症,父母明知道她有嚴重憂鬱症,片面期待她嫁給「可能」高富帥、家世背景不錯的「好丈夫」,從此為人母就不再憂鬱。這是不是有點像,一個染上毒癮的敗家子,父母以為他娶個越南老婆,生了小孩就有責任感,就從此戒斷毒癮,這其實是一次害死2個人,甚至是一家人。

    「被扭曲的升學教育」一直是「林奕含事件」沒被探討的區塊,補教名師為什麼還能在這社會這麼左右逢源、吃香喝辣(丟臉丟到家,還有死黨挺他),因為陳星寄生在「無可救藥」的教育制度底下。多少年來,這個制度害死多少才子佳人、多少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,原本是可以肆意馳騁在文學天地,跟班上男同學談一場小戀愛的林奕含,因為家庭和社會「錯誤的期望」,讓她的人生之路一路走到黑。
    也許是近來超關心林奕含事件,今天採訪新民國小替代役男陳品君為該校拍微電影新聞時,看他開心地把玩著「空拍機」,腦海裡竟浮現「林奕含」的影像,林、陳2人年紀相彷,陳品君來自經濟中上的台灣家庭,在他升國中時,父母有先見之明,把他送到美國去當小留學生,他從小就適應美國的生活,他在華盛頓州(西雅圖)一間高中畢業後,先讀「社區大學」,後來再到肯塔基州讀一間州立大學的管理系,中間有去補習,課程是為了銜接大學教育,不是為了考上特定大學(先申請,申請到了,再去補不足的部分)。

    陳品君說,在美國,升學管道很多,強調學生的自主性,台灣好像都是大人幫你設定好,你要乖乖走,像他就讀的「社區大學」很普遍,很多科目都可以上,但他要讀「管理系」,就要更專業,所以他申請前要先拿到一些「基本學分」,申請到這間學校,就好好唸,不會去想轉系的問題。

    他之所以回來台灣當兵,是因為台灣家裡需要他,將來他有可能會在台灣待上一段時間,因為雙國籍,隨時可能被調去當兵,乾脆先「自投羅網」,28歲當1年的替代役。

    他承認,「當兵很無聊」,但他實在不想虛度日子,便向校長提「空拍校園」的構想,校長鄧仕文先從朋友處借一台6萬元的給他,品君玩出興趣,就興起為學校拍「微電影」的想法,於是學校買一台1萬8千元的半專業機,他就利用這台空拍機去認識他所居住的田中鎮。
    他說,6月退伍後,他想去「俄羅斯」看看,也許做生意,也許上班,「反正我就想去俄羅斯瞧瞧」。
    在操場上,看他雀躍地把玩「空拍機」,我問他「你不怕墜機或飛不回來嗎?」,他說,「這個可以原點定位,快沒電,就會自己飛回來」,這聽這句話,好感動,這好像「人生的解答」。

    我突然想起自己的一對女兒:面對台灣這種扭曲的教育環境,爸媽真的沒有錢讓妳出國,妳就多擔待一點,好歹書要跟得上同學,但爸媽告訴你,學業並不是人生的唯一,品格絕對比學業重要,東西學會了,就要勇敢去闖!受傷了,沒電了,記得回來,爸媽永遠在這裡,但別期望爸媽會養妳一輩子。

    這是陳品君與學弟合拍的微電影新聞連結http://news.ltn.com.tw/news/life/breakingnews/2063037?utm_medium=M&utm_campaign=SHARE&utm_source=LINE

    1場700萬的美食饗宴

    第一次聽到「全球在地化」是謝長廷在競選總統時,他來到王功漁村說的,他說,

    他是來自越南的阿勇,不到30歲,年薪台幣100多萬,經營農產品種貿易,為了百香果苖來社頭,上個月到「真姐」吃輕食。
    要全球化(Globalization)要先在地化(localization),要在地化就要有特色,才能吸引國際觀光客進來,他說,王功就具有「全球在地化(Glocalization)」的條件。  10年過去了,王功仍是在地小漁村,充其量只是中部人到這裡吃蚵嗲,看王功燈塔,看夕照的景點,它能吸引外國觀光客嗎?

    太太當年想在北斗做生意,之所以會想賣「大腸包小腸」跟全球化Glocalisation的概念不無關係,也就是把最「土」的美食推上國際,只是我們不懂得如何操作,最後失敗收場,但過程中讓我學習到很多東西,其中對我最大的啟發是,近距離觀察公部門輔導民間店家,發展觀光產業的方式。

    經濟部、文化部為了推動在地觀光産業,都會根據國家發展需要提出許多發展計畫,台北有很多公關公司或顧問公司都知道「政府的錢藏在哪裡?」他們會拿著計畫到縣政府、鄉鎮公所前來「畫大餅」,然後由他們為公所或縣府寫企畫書作報告,如此計畫,順理成彰,由這些顧問公司得標。

    接下來,他們面對的是地方複雜的政治,因為這些計畫要成功,並不是像鋪馬路、建橋樑那麼簡單,計畫要成功,得要有「人」。

    以北斗鎮發展美食為例,公所經費拿到,顧問公司前來輔導,第一要成立「協會」,協會成員參差不齊,地方小吃又以奠安宮為核心,問題是奠安宮跟公所不對盤,所以美食協會不考慮由奠安宮主導,於是在公所主導下另行成立美食協會,所以你會看到,奠安宮又拿廟金成立奠安宮美食協會,美其名是「有比較,才有進步」,事實是力量分散,有些店家為了「好康」甚至腳踏兩條船。

    公所這個計畫高達6、700萬,以找回北斗美食創意料理為宗旨,過程中因為食安風暴,也加入了發展「食品良好衛生認證(GHP)」。

    顧問公司也很聰明,他把店家結合起來,但誰要當龍頭(美食協會理事長)?北斗肉圓是最有力的小吃,但是沒有一個人想當龍頭,美其名是謙虛,實際是生意已夠忙,覺得不想再付出丶扛責任,再者肉圓店大都是家族經營,你當頭,就得可能被指為「想出頭」,於是謙讓成為「王道」。

    當我們去台北世貿「打天下」時,看到人家「新竹槓丸、米粉」大排長龍,我們北斗美食區卻是「門可羅雀」,那時心想,無論如何,明年一定要有一攤肉圓搬進來,才能把北斗行銷出去,但你知道嗎?光是從明火改成電爐,很多都是顧問公司在想辦法。

    說到底,計畫能不能成,就是靠「行銷」,但行銷絕不是靠顧問公司或公所才能把事情做成,大家要坐下來溝通,你知道嗎?美食協會成員,大家生意都忙,在地方開會,永遠「人數不足」,要聚在一起溝通,最好的方式就是「集體出遊」,遊覽車上,五星級飯店內,大家心情一嗨,很多事情就都解決了。但回到地方要執行,又全部回到原點。

    「寶斗宴」是整個計畫的核心,把所有的北斗美食集合在一桌,大家在古色古香的「紅磚市場」吃一桌3500元的美食,然後在由導覽帶著大家一間一間逛名產店。
    我們已經離開北斗,太太也退出美食協會,偶爾會從收音機上聽到「寶斗宴」的行銷廣告,但我已懶得再理這個計畫的後續。
    一個計畫實施快三年,用了人民6、700萬,成與不成尚在未定之天。但我們到社頭立店,才4個月不到就把北斗公所想做的事做成,這裡有免費的腳踏車,有業者自行編印的導覽手冊,要開會,只要「帶頭大哥」阿強一聲令下,大家就聚在一起想辦法,完全不花政府半毛錢,鄉長劉錦昌順勢收割成果。(新聞連結不靠政府1毛錢 他們靠「打群架」為社頭觀光拚出路)

    太太在這裡才四個月,接待過的外國人比過去八年在北斗台灣寶多太多,有的是商務客,有的是國外鐵道迷,有的是前來購買苗木的外國人。

    你說,社頭有什麼資源,但因為人和,很事情就做得到位,政府只需要從旁協助。

    有時,我會聽到政府召開記者會,將投入幾億幾億發展「XX計畫」,聽到的金額越多,我越是背脊發涼,台灣公部門,很多計畫都跟地方脫節,很多計畫都是「由上而下」,上面是「政治角力」,下面又是另一番的「政治角力」,計畫執行完,寫個漂漂亮亮的報告書,再作一番像賈伯斯產品發表會一般的「成果發表秀」,記者做做報導,錢花光了,政客離開了,一切又回到原點。

    1桌3500元的「寳斗宴」。
    1台免費的freebike,80元的「社頭好好玩」,拜訪10個景點或店家就可獲得百元價值的贈品

    記者的臉書人生

   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。

     

    加入「臉書」應有5、6年了,它取代了「BLOG」成為我心情抒發日記,直到報社要求「新聞點閱率」,我的「臉書人生」從此改變。
    剛開始,很不習慣,因為心情抒發的臉書,變成換取點閱率的平台,更糟糕的是,還要進入各社群網站,想盡辦法衝高點閱率。
    於是每天跑完即時新聞,一有空就開始上各社群網站分享。
    透過同事指點和自己的摸索,慢慢找出「臉書熱點」,每個鄉鎮都有一個比較「補」的社群網站,而社會新聞或災難新聞也有特定的社群網站,至於最有人氣的爆料公社,想都別想,甚至你還要從裡面找新聞題材。
    跑新聞,想個好標題,再上臉書分享,換取點閱率,變成記者每日的功課,這感覺就像每天灑網,睡前再清點漁獲。
    這種日子,並不好過,有時甚至會為點閱率太低而沮喪,甚至會質疑自己記者的角色變成點閱率工具,我也曾經懷疑自己究竟是為點閱率而跑新聞,還是想要改變這生病的社會,也曾不滿各社群網站刪我的文章,因為他們毫無刪文標準,全憑管理者的好惡。
    例如,我報導「員林謝米糕關門」,版主以「有廣告之虞」刪文,我跟版主打筆戰,版主不爽一腳把我踼出,但我並不感到驚慌,因為我有5成的點閱率來自「我是北斗人」,這裡是我的故鄉,有許多好朋友都在裡面,所以我一PO文,他們都會點閱,沒想到,後來也被版主踢出,這下驚覺「完蛋了」,我氣得跟版主打筆戰,根據版規,沒有一條把我踼出去的理由,但他們真的踢了。
    我真的要感謝「我是北斗人」,因為失去「我是北斗人」,我被迫要四處「開彊拓土」,也了解在臉書世界,版主最大,你要「很尊重」版主,他們稍有不爽,就刪你的文章,甚至毫無理由把你踢出,但我後來都釋懷了,而從「你來我往」中,我也了解你這個版的脾性,以後相關的文章就不PO,也犯不著每則新聞都PO,PO太多,反而「公信力」降低,所以你要精準計算,這則新聞PO到這個社群網站能否有「好收穫」。
    今天寫了「不三不四!完工典禮辣妹跳豔舞助興挨轟」,痛批員林市公所,在開工典禮中請來辣妹大跳豔舞,果不其然,又被一些網站刪文了,我不會在意,因為你已告訴我「你這個版的水準」。

    img_6162

    一場神聖的國家任務

    被大學老同學,點名「黑白照」接龍。翻找一下,選擇馬英九宣佈停建「國光石化」那一天。
    因為這是馬上台6年,覺得跟他的「心理距離」最近的一刻。
    那一天,他帶著大隊媒體出海,走過彰化海堤,來到外海的彰化溼地,大隊人馬坐著蚵車,眼前一望無垠的蚵田,腳下是漫漫的海水,彷彿跟著總統來一趟偉大神聖的「國家任務」;環保人士多年抗爭,流過多少淚水,好不容易掙到總統重視的一天。而那一天,他以總統之尊,做一次「媒體總收割」,隔年,他連任成功,從此支持度走下坡,直到現在。

    縣府環保袋案判決有感

    即使劇本都已寫好,但我相信今晚仍有很多人「爽」到睡不著!大家在等的就是此刻,而此刻真的來到。
    goole敲下「顏宏駿」三字,首頁不是出現顏宏駿的新聞報導,而是一篇報導顏宏駿的新聞,數位網路報於2012年1月報導「讓自由顏宏駿道歉,縣長父仍敗訴定讞」新聞。當年我只是新聞上小小的疏忽就差點被告, 後來在友人陪同下赴卓家陪罪,卓家揚言,「若不寫道歉函,被告的就是你」。我並不覺得我有錯,但長官怕事,要我寫道歉函,後來卓家就拿著「顏宏駿道歉函」去告政敵,。
    那一陣子,對新聞,心灰意冷,悲憤莫名,卓家的傳票就一直貼在我書桌前,它隨時提醒我,做新聞一定要小心、查證再查證,它也相對提醒我「得饒處且饒人」,莫因細故動輒提告。
    此事,並未讓我跟卓縣長關係交惡,但因此事,我對卓的監督會更小心也更嚴格。
    兩年前縣府利用「花在彰化」大花詩碗,民眾持兩百元消費發票,就可領一套碗組,許多人開車到花博公園一箱一箱搬,我氣到痛罵民眾「那都是我繳的稅啊!」,但民眾回我「是你自己不來拿」,我氣到快暈倒,打電話問縣府官員,他們回答「這是衝高《花在彰化》人氣的方法,一切依法採購」,我幾乎無言以對「這社會到底怎麼了?」從那一天起,我深深體會「對這個社會,記者有多麼重要」,我也更想知道,卓氏家族最後的下場,而今天,我看到了,但我不會爽到睡不著,因為,早已知道會有這種結果。對我而言,當記者不必要有崇高的理想,但憑自己良心報導而已,有些事或有些人,就會激發出你存在的價值。S__2793492

    頂新判決有感

    頂新案無罪判決,究竟是一棒敲醒台灣,還是為台灣的食安送終。

    看看判決書這段,「全世界的冤獄 ,結構都是殘忍的犯罪,聳動的媒體報導,激憤的輿論,先入為主的警察,代罪羔羊的鎖定」,頂新為什麼是「代罪羔羊」?因為有法官的「無罪推定原則」,法官引用前大法官許宗力的話,檢察官、法官面對真實犯罪事件中層出不窮的殘忍情節,久而久之逐漸無法維持對眼前被告身而為人的尊敬。我自己若坐在那個位子上,也不敢保證內心 從來不會對某些被告升起憤怒、譴責並預斷其有罪的聲音。
    無罪推定是高貴的憲法原則,卻始終是違反人類心理傾向。但正因如此,在實務操作上,必須一再努力抗 拒滑向有罪預斷的誘惑,盡可能杜絕不當行使強制處分權的空間。如果證據不足,即使眼前的被告看起來,依過去經歷  都是嚴重可疑,仍須根據無罪推定原則,勇敢地判決無罪 。
    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    很無力,卻又很真實
    我非司法科班出身,全程參與審理,隱約「感覺」判決的走向,一直到今天判決書出爐,還是覺得全身毛骨悚然,「法院真的是為有錢人開的」。
    因為左右法官判決的人,不是檢察官,還有被告的律師,如果律師能指出檢察官的不足,而且讓法官相信確有其事,那麼被告終究可以靠「司法翻身」。
    法律之前,人人平等嗎?有錢人犯罪,請得起「懂法」的律師,窮人怎麼辦?看了一年「洛城(餿油)法網」,漸漸明白,為什麼好萊塢電影裡,那些巨賈富商的律師總是面目可懀,表面道貌岸然,其實骨子裡就是靠嘴巴賺錢的生意人,「名嘴」不是在電視上,而是在法庭上。

    電視名嘴賺通知,一般行情1小時約3000元,魏應充的王牌大律師,1小時2、3萬元應不過份,而他一次請3個(羅豐胤、余明賢、傅祖聲),個個來頭不小。
    檢察官、法官,月薪少說12萬,時薪可想而知。
    可憐的小記者,時薪應該不到300元。悲情吧!套一句老婆的話,一覺醒來,心安理得,錢賺得再多,有何用,夠用就好。

    「頂新油魔王─之成魔之道」,第一季已播完,第二季由台中高分檢、台中高院接棒演出。油魔王掙脫彰化城,精煉之術已獲法院初步認證,如何過關斬將,欲知其下場如何,敬請期待。

    等待陽光

    等了14年,終於盼到陽光的日子
    多年前曾看過「潛水鐘與蝴蝶」,那是法國Elle雜誌前總編輯的著作,他是「漸凍人」,在生命的最後,他靠眨眼睛寫下自己生命漸逝的心情。
    很深刻的一本著作,看完後,你會更珍惜自己的生命。
    **********
    當「準植物人」楊宗毅在你眼前,你突然覺得自己的渺小。「他是生命的巨人」,全身癱瘓,只能靠呼吸器維生,日復一日,望著天花板。如果換成是我,可能自我了斷,不要拖累別人。
    新聞採訪前,我一直很好奇,讓楊宗毅活下去的勇氣是什麼?
    來到新聞現場,有了答案,沒錯,就是「親情」,一路陪伴她的太太和2個孩子。
    人為什麼要活,很多時候是為了別人,因為你對別人有意義,把自己或別人的的生命終結掉,是多麼殘酷和愚蠢的一件事啊。
    楊宗毅也曾經鬧過自殺,求太太把他的呼吸器拔掉,但太太做不到,反以「我跟孩子跟你一道走」來激他,楊宗毅活下來了。換來的是太太和孩子,日以繼夜的照顧他。一個家,已經變得不像家了,但他卻又最像家,因為彼此的心連結在一起。

    面對巨變的媒體環境,有時新聞跑到很無力時,常會反問自己「還能撐多久」,但看到楊宗毅這樣的小人物,勇敢的活下去,「我還能抱怨什麼!」做記者,就是從採訪的對象中找到拚命的勇氣。

    一度以為這是漏網佳照,謝謝老同事怡瑜告知,它刊登在自由電子報。楊宗毅靠弘道老人基金會的幫忙,等了14年,終於盼到電動輪椅,走出戶外看天空。看著他,迎向陽光、迎向媒體,鏡頭後的我,已經不自主流下淚。